在金融业务需要持牌经营的监管导向下,互联网巨头谋求金融牌照已成趋势,而其中银行牌照无疑最具吸引力,有的是收购有金融牌照的企业,直接获得牌照,减少了审批流程。互联网公司有了金融牌照,可以实现加速流量变现,并实现对其生态内部和上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互联网企业也更具有技术实力,和多方位渠道优势。目前,多家互联网背景的银行谋求差异化的业务发展路径,这是一个新的导向。
互联网巨头均通过其科技能力、流量优势赋能银行业务,而具有互联网股东背景的银行也都基于这些优势寻求有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整体来看,这些银行都定位于深耕普惠金融领域,服务个人和小微,但是各自的打法和优势产品或者有所不同的。
疫情以后,借款人的财务基本面普遍好转。当前,若要把逾期损失降至最低,需要金融机构保持定力,保持消费贷的稳定增长。否则,逾期问题不会根本性减缓。消费金融机构应调剂客群结构,阔别高风险客户;调剂期限结构,灵活应对变化;消费金融促消费,场景金融照旧大有可为;追逐贷款资金流向,发力小微金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