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基础Binder详解
Binder是Android系统中的一种进程间通讯(IPC)机制,它允许区分的进程间进行通讯和相互调用。在Android中,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Binder驱动,用于管理和提供Binder对象。
Binder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跨进程共享内存进行通讯。在进程A中创建一个Binder对象,然后将该Binder对象传递给进程B,进程B可以通过该Binder对象调用进程A中的方法。这样,进程A和进程B就能够通过Binder实现通讯和数据交换。
在Android中,Binder主要有以下几个角色:
1. Binder驱动:负责管理和提供Binder对象的创建和烧毁,和Binder对象的跨进程通讯。
2. Binder对象:是一个Java对象,包括了需要跨进程调用的方法和数据。Binder对象会被序列化成二进制数据,然后通过Binder驱动传递给其他进程。
3. Binder代理:在客户端进程中的Binder对象的代理,用于向服务端进程发送要求,并接收伏务端进程返回的结果。Binder代理睬将客户端进程的要求通过Binder驱动传递给服务端进程。
4. Binder服务:在服务端进程中的Binder对象,用于接收客户端进程的要求,并处理相应的方法调用。Binder服务会将服务端进程的结果通过Binder驱动返回给客户端进程。
基于Binder的IPC机制,Android系统提供了一些类和接口来简化进程间通讯的实现,如:
- IBinder接口:定义了Binder对象的基本操作,如跨进程调用方法、注册和取消注册死亡通知等。
- Binder类:是IBinder接口的实现类,用于创建和管理Binder对象。
- IInterface接口:用于定义Binder对象中需要跨进程调用的方法。
- BinderProxy类:是IInterface接口的实现类,用于向服务端进程发送要求,并接收伏务端进程返回的结果。
- Stub类:是BinderProxy类的子类,用于在服务端进程中接收客户端进程的要求,并处理相应的方法调用。
通过使用Binder机制,Android利用可以实现区分进程间的数据共享和相互调用,从而提供更丰富和强大的功能。
TOP